大連市通過海上增殖放流,改善了近海漁業資源環境,提高了漁業經濟效益,增加了漁民收入,豐富了當地市場鮮活及優質水產品供應,取得了良好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近四年,全市增加捕撈產量6200噸,增加捕撈漁民收入超過5億元,增加漁業社會總產值13億元,直接投入產出比達1:10,惠及捕撈漁船近萬艘,惠及漁民3萬余人。2012年,大連市投入苗種資金4194萬元,比上年增加104.6%;增殖放流中國對蝦、日本對蝦、三疣梭子蟹、牙鲆魚幼體24.8億尾,是2011年的1.35倍。
增殖放流是養護漁業資源、修復漁業生態環境的重要手段,是促進漁業增效、漁民增收的重要途徑,是轉變漁業增長方式,實現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近年來,大連市增殖放流工作實現的跨越式發展,放流苗種數量和投入資金數額連續實現翻番增長,形成了以中國對蝦、日本對蝦、三疣梭子蟹、牙鲆魚為主導品種,規模與質量迅速提高,品種與區域不斷擴展,技術與方法不斷規范的新格局。
一是科學制定計劃。市海洋與漁業局每年都認真研究,科學制定《年度大連市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實施意見》,確定增殖放流的投入資金、放流海域、苗種品種及數量,明確增殖放流各項保障措施和目標要求。各有關區市縣漁業主管部門相應制定增殖放流項目的具體實施方案和驗收方案,進一步明確增殖放流的方法步驟和具體操作規程。
二是切實加強管理。增殖放流工作展開前,各相關區市縣專門成立增殖放流工作領導小組,嚴格按照操作規程組織實施增殖放流工作,并全程跟蹤指導和檢查驗收。同時,對增殖放流項目實施網上公示,接受社會監督;對放流苗種實施政府采購,確保苗種品質;對放流海域實施嚴格管理,保證放流幼體能得到有效養生,確保了增殖放流工作的有序展開。
三是扎實搞好宣傳。繼2010年成功舉辦黃海生物增殖放流活動和2011年渤海生物修復增殖放流活動后,2012年分別在瓦房店市、莊河市、金州區、旅順口區等地舉辦了隆重的“增殖放流啟動儀式”,通過各級主流媒體的宣傳和大量發放宣傳資料,引起了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廣泛參與和大力支持,促進了增殖放流事業的健康發展。
四是認真組織評估。專門聘請遼寧省海洋水產科學院為技術支持單位,組織專家團隊開展增殖放流的回捕統計調查、放流苗種生物學測定和生長分析、漁民問卷調查等,對放流效果進行科學分析和評估,形成《大連市沿海增殖放流效果評估報告》,為今后開展增殖放流工作提供科學指導。